投資理財

金融人變身理財義教導師

金融人變身理財義教導師

理財是一門學問,就連成年人都未必懂得箇中哲學,更遑論要教子女理財。有些父母怕小朋友跌錢或亂花錢,而不給小朋友零用錢或接觸錢;亦有父母完全替子女作出選購決定和管理財富;亦有父母只叫子女將所有錢儲起,而忽略教授其他如理性合理消費、錢生錢等管理金錢的方法。

兩位來自金融界的八十後夫妻,眼見缺少本土兒童理財教學,棄高薪創立兒童理財教育平台,透過舉辦免費工作坊和講座,向兒童和家長分享理財心得。創辦人Sarah分享,理財不單只是講錢,亦包括價值觀,年紀小至3歲,父母已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滲入金錢概念,親子理財專家教兒童五大理財原則,父母四大理財謬誤。

八十後的Ben和Sarah是一對金融界夫妻,Ben現於外資投資銀行擔任金融風險管理師,而Sarah則曾任投資銀行數據顧問,早前更放棄高薪厚職,專注兒童理財義教工作。二人當上兒童理財義教導師,是一次機緣巧合下,替一間慈善機構當理財義工導師,該次經驗令二人發現,坊間的理財教學內容,都是以外國版本為主,反觀本土卻缺少這類教學。

「理財並非學校常規課程,而小朋友的理財概念往往是由家庭開始,但未必個個家長也懂得如何教授理財。」二人希望以自己的專業彌補這個缺口,於是成立一個教育平台,向兒童和家長分享理財心得。

Sarah辭去工作,專責管理平台的Facebook專頁,而Ben則利用工餘時間,參與兒童理財教育義務工作。由去年4月創辦至今,已舉辦超過25場免費工作坊,年齡層由幼稚園到大學都有。平台取名FinKAB,名字背後原來有意思,代表 Financial Knowledge、Attitude和Behaviour ,即理財知識、態度和行為。

「知識影響態度,而態度則反映在行為上。理財不單只是講錢,它亦包括價值觀,思考如何解決問題。」Sarah認為,6歲至大學生也應從小建立這3種理財態度,幼小學生可先從信用卡,以及銀行背後運作去認識金錢世界,到中學就開始了解生涯規劃和利息問題,而大學生則要開始去理解投資。

在過去舉辦的理財工作坊及講座中,Sarah發現不論是小學生抑或大學生,對理財都是一知半解。「試過有大專生想盡辦法去上房地產課程,學識點樣去買房地產,但在炒賣前,先要湊夠錢上一個課程,他問了家人和朋友借,但嗰個課程講緊係兩個人要20幾萬(收費)飛外國,包住宿,但不包機票。」正在懷孕的Sarah也不禁慨嘆,假如自己的子女也抱有這樣的錯誤理財觀,直言「都幾Sad」,又指其實學投資可以有許多方法,不一定要飛外國參加昂貴的投資課程。
Sarah指,外國早已有許多這類投資課程,但聲譽不算太好,而這股風氣近年愈來愈傾向東南亞。她又以過來人經驗分享,指自己也曾參加過坊間收費較昂貴的理財課程,但發現他們最終都是想硬銷學員參加更貴的進階課程,又或者銷售如房地產、保險、基金等產品。她不諱言,在坊間的確較難找到純粹學習,又中立的理財知識,因此更感要從小開始培養理財知識和習慣。

岑皓軒(Matthew)和馬漪楠(Isabella)這對恩愛夫妻,2014年起帶著兩個小男孩,5年來先後旅居泰國曼谷、中國成都,現居日本沖繩。今次他們短暫回港,分享移居外地經歷,在住屋、生活習慣及財政的準備。憑中港置業達致財務自由的兩人,亦會分析泰國及日本兩地樓市投資價值,以及那一類人較適合在泰日置業。

金融人變身理財義教導師

日期:2019年5月4日(星期六)

時間:2:30至4:30pm

地點:北角渣華道321號柯達大廈二期5樓(鰂魚涌站C出口)

詳情及報名:tinyurl.com/ims190504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