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夫婦攜子赴桃園 讀森林學校 悟真正快樂
與台北相隔一小時的車程的桃園,沒台北般繁華,帶點樸素原始味道。卻吸引這對八十後的港人夫婦Cass和Warren,去年舉家移民到桃園,為了讓兒子接受森林教育。
育有兩子分別6歲及4歲的Cass和Warren,曾任全職爸媽兩年,卻因為要為大仔挑選小學,萌生移民台灣念頭。當時他們去了心儀的香港小學觀課,老師正在教常識科公園的主題,Cass說道,「老師成堂喺度播放有關公園的幻燈片和相,話俾小朋友聽呢個係涼亭,公園有樹、有滑梯,亦播放雀仔聲,成堂裏面就係好抽象咁樣同你講咩叫公園,但其實學校出面就有一個好大的公園。」
除了教學模式一成不變,令Warren驚訝的是,就連創意題都有標準答案,「當時老師問完一條創意題題目就話,『如果大家無咩頭緒或者唔識,其實呢條橫綫可以填呢幾個字』,原來創意題最後都有一個Model answer。」觀課後,夫婦二人均認為香港的填鴨式教育未必適合兒子,遂萌生起報讀另類學校念頭。
「當時我們都有睇過香港華德福學校、自然學校等,但聽講好多香港華德福學校模式都係參考台灣,所以最後都覺得不如去台灣試一試。」2016年暑假,Cass和Warren帶同兒子去台灣兩星期,到過花蓮、苗栗、桃園實地考察,參觀位於桃園的諾瓦創意學校時,兩人被其教學模式深深吸引,「它無課本,無分科,以玩樂形式去學習,最勁嘅係成績表內唔會有分數,唔會有數字,只會寫上鼓勵說話或評語,這樣對小朋友的影響來得更正面和重要。」
森林學校考試模式差別更大,皆因就連學生和家長都不知道確實的考試日期,考核的形式亦不是紙筆答題,「考試模式可能係老師同學生講玩一個野外定向比賽,憑住課堂學嘅嘢和綫索去搵Checkpoint。目的是透過『考試』睇下小朋友有無學唔到或者Miss咗某些內容,而唔係考核小朋友的能力。」如果某些題目都大多學生都不懂得解決,或許是教學上的問題,「換轉我們以前讀書,如果有大半班同學肥佬,老師會叫我們罰企。上過自然學校的私訓班後,其實學生考得差,應該老師反省,會唔會係老師教得唔好呢?」
惟私立的諾瓦小學學費不便宜,要入讀前家長亦要先與創辦人面試,兩人仍記得與創辦人會面3小時的畫面,既要畫家族樹(Family tree),被問及父母、祖父母等血型、星座、學歷、離婚與否等資料,亦要交代自己的個人成長發展史,以及兩人由拍拖到結婚的歷程,「因為森林教育的理念是,原生家庭非常影響個人的成長。」雖然Warren笑指自己只能夠答得出自己的血型,就連父母的星座、血型都不清楚,「面試完結後,我們講笑話可唔可以Copy返呢幾張紙,因為過程中都了解多咗自己,亦未試過睇得咁清楚成個家族。」Cass補充道,「其實父母的背景,平時點樣教我們,好影響我們今時今日點樣教小朋友。」
移民台灣,讓小朋友接受體制外的教育,談何容易。回望過去,夫婦二人坦言,如非因為過去有全職父母的經驗,未必那麼容易踏出舒適圈。選擇這條新的教育路,他們亦遇過不少香港家長和朋友質疑:「你細細個畀小朋友讀呢啲學校,大學你諗住送佢出國讀書嗎?英文點算呀?」「台灣大學唔係咁多國家認可㗎喎。」兩人認為與其教小朋友答問題,訓練其解難能力更為重要,「倒不如訓練小朋友從小點樣(自己)去搵答案,自己解決,識得面對逆境和解決問題。」為人父母,最重要就是認清自己子女的能力和興趣,「做父母就是要認清楚,你的小朋友係一條魚,定係一隻馬騮。如果你知佢係一隻馬騮,就唔會逼佢游水。好多家長想小朋友樣樣都叻,樣樣都試下,覺得小朋友游水游得叻,就不如試下爬樹、跳遠,咩都學啲就唔會執輸,忘記了小朋友本身的天賦。」
森林教育
主張主題式教學,摒棄課本,透過「旅行」、戶外教學方式參觀和學習,在經驗中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其解難、社交、環境適應能力,以及自信和積極人生觀。
節錄自《iMoney Focus》第563期封面故事。
【林本利博士 親子理財分享會】※※尚餘少量名額※※
育有一子一女的林本利,早年已為子女在英美升讀大學部署,分階段買入外匯,到海外置業作為後路,這位經濟學者爸爸都甚有心得,並對英美澳加升學有一定研究。如何為下一代謀最好出路?應否部署移民買定保險?日期: 2019年10月11日(星期五)
時間: 7:30pm – 9:30pm
地點: 香港北角英皇道250號北角城中心408- 409室(炮台山港鐵站B出口)
報名詳情: tinyurl.com/ims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