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假如有個神秘必勝方程式?

假如有個神秘必勝方程式?
假如有一種神秘的交易必勝方程式,你的反應會如何?(網上圖片)

近年,隨著人工智能打敗下棋的高手,愈來愈多人擔心,最終有一天,可能只有如黑盒般的電腦,才能把握到市場真相,既有大數據之便,又有運算速度之利,再加上冷靜理性,沒有主觀情緒化影響執行止蝕決定,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了。屆時,大概投資者要麼只好選擇指數基金被動投資,要麼就要依賴這些機器。我不是電腦專家,但可以想像。

倒不妨想像得遠一點。假如有人聲稱擁有一種神秘的交易必勝方程式,大家無需關心箇中玄機,只管把錢投進這個有如神秘黑盒子便行,若真有這個機會,你的反應會如何?

 

有限時段內,過去表現不反映將來

一般來說,大家可能會要求多一點證據,可能最多人要求的,就是既然不打算公開必勝方程式的秘密,倒也可以,但最起碼,應該給予一點歷史數據,也就是把相關的模型,在不同的市場或不同的時段,測試一下其表現,有相關的盈虧及資產價格波動幅度作參考,才可進一步談是否該押注投資,對嗎?

難就難在,上述的數據表現,只是單純在某些市場或某些時段的表現,由於始終是有限的市場或有限的時段,不能代表所有之前或現在的市場或時段,更不能包括將來所有可能出現的市場或時段。是的,過往表現不反映將來表現,之前所作的測試儘管看來棒極,也不代表之後可以保持,是不是?故此,就算多麼好的系統,總有可能在某些市場或某些時段真的不行。

 

黑盒什麼情況會出事?

關鍵是,你得明白,系統在哪些市場或哪些時段較可能出事。到了這一步,其實你不難想像,要知道什麼市場或時段較易出意外,其實就是要知道黑盒子內裡乾坤。

當然,大家可以從這個黑盒子在上述那些特定市場或特定時段的表現,反過來猜想那套系統其實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這是困難的,但只要細心對比,也有一定機會,可以破解上述神秘方程式的,對不對?

 

假設系統模式變化穩定

但更深層次的困難又來了,以系統在不同市場或不同時段的表現,反過來推敲系統的設定或實際的買賣理念,或多或少已假設了在不同市場或不同時段內,上述系統都是用同一種模式,或起碼是模式的變化是穩定的。

換言之,若過程中其實有時是隨機設定交易方法,有時卻又有特定模式,變幻無定,則上述對比多細心,也可能只是徒勞,對不對?即使真的很幸運,給你遇上那麼一個神秘方程式,你最終還得問,那究竟是些什麼,否則,你怎知道應該押注多少,也是冒上不多不少剛好適量的風險?明顯地,最終不單要有方程式,更要明白方程式;不單要看證據,還要看證據的來源。

是的,假如真的有人向你聲稱手上有個神秘必勝方程式,要求你投資,你會怎樣做?假如,真的是假如,沒有預設究竟實際上有或沒有這樣一個方程式,對方可能說真話,對方可能說假話,不確定,面對這樣的情況,合理的想法應該是怎樣呢?

結論是,固然不能單憑別人說是真的,便相信它是真的,當然需要對方拿出證據來,而且要嘗試找出,所謂的證據究竟怎樣得來,這過程要靠本身理性的推測,一步一步,旁敲側擊。

 

從交易理念到盈虧機率

簡言之,黑盒子要進行測試,看看在過去的數據中運行得如何,這差不多是建立交易模式,起碼是技術分析或計量分析方面的基本要求。難就難在,過去表現不反映將來表現。若嫌過去的數據不夠,甚至可以隨機產出一批可能的事件和變化,但誰也沒法保證黑盒子哪些時候可以抵禦,哪些時候不能。

到最後,還是要對黑盒子背後,建構時的交易理念有點概念,才可大概猜到是哪種情況出事機會較大。當然,可以憑其交易盈虧變化,與當時的數據相比較,猜出理念是甚麼,但要小心這種對比的背後,或明或暗假設了交易理念是穩定的,或起碼是隨機而穩定的,若此條件不符,則對比的效果大減。由此可見,每一步都是要求對於作為證據的交易盈虧表現,進一步要求得知其來源。

真正重要的是,即使怎樣的工夫,也不可能完全確定其為真正的必勝方程式,只能夠逐步減少其神秘色彩。

 

重點在驗證過程

可能大家會奇怪,為甚麼重點不是放在有沒有這樣一個方程式,而是減少神秘色彩的驗證過程?對,因為驗證工夫是唯一可以大家有把握盡可能做好的,至於實際上有沒有這樣一個必勝方程式,答案其實是難以強求的。

說起來,投資行為所牽涉的決策,一大關鍵就是對於現實世界的認知,知識的本身是否可靠,有沒有方法判斷知識的來源是可靠的。

這就是為甚麼投資與哲學有重大關連。人類追尋知識真相,儘管可以努力,只能暫時把看來說得通又可行的,假定為對於真實世界的正確理解,但這種理解會隨著新的證據而變,我們永遠無法確定目前所發現所知的所謂真相,就是最終的真相。這不就是哲學中知識論的重點嗎?

 

真相可能是瞎子摸象

事實上,我們的知識離不開從觀察世界的感官經驗,再加上理性的推演。人對世界的了解,並不完全,從悲觀說,是注定不完全,猶如瞎子摸象,真相是什麼,可能永遠不知道。從樂觀說,卻是不斷進步,以較合理的方式去理解,把握更多。

關鍵是,對於本身知識,有沒有多問一句,是怎樣得來的知識。這一問,非同小可,可能發現原來自以為知的,可能其實沒有穩妥基礎。

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大家有否留意,財經報道或分析中,常聽說的所謂預期,其實是怎樣得出來的。有些時候,外國某些財經通訊社,會訪問分析員或經濟師,介乎數個至十數個不等,然後找個平均值,有時是中位數,來得出所謂預測,說成是業界的預期。

表面看來,這很平常,訪問一些行內人,然後平均起來。然而,即使這些分析員或經濟師對所研究的東西真有見地,多數合理情況下,說出來的預測不應太離譜,但實際上,他們的意見真的可以作為整個市場看法的解讀基礎嗎?不是說抽樣調查不好,但為什麼一眾投資者在市場上真金白銀買賣的押注,不能作為更可靠的指標呢?

 

小心自以為知的證據

打從一開始,我們的信念或預期怎樣形成,隨後怎樣修改,都是重要的。但這一點,可能大家太習慣輕輕略過。對於某件事的討論,關於事實的理據,若要考證,其中一步,就是考證我們自以為知的證據,其實何處是來源。

要避免人云亦云,反過來說,就是要有獨立思考,最簡單的做法是,不單看討論時所陳述的意見,更要看意見背後的理據,理據所涉及的事實問題,有沒有證據支持,更要留意證據的來源,沒有這種抽絲剝繭的細心,前功可能盡廢。

 

假如有個神秘必勝方程式?

投資市場瞬間萬變,訊息雜亂,想長線投資組合保持穩健,一如身體要進行定期檢查。

每月一次的投資體檢班,涂國彬會因應最新市況,檢視參加者投資組合的健康狀況,從而作出最合適部署。

【涂國彬 每月投資組合體檢班】

7月14日、8月18日及9月15日 (星期五)

時間︰晚上7時半至9時半

地點︰北角渣華道321號柯達大廈二期5樓(鰂魚涌港鐵站C出口)

報名A︰報讀全季共3堂,請到以下網址︰【goo.gl/b4dkQt

報名B︰報讀單堂或兩堂,請到以下網址︰【goo.gl/WqHqPA

撰文:

涂國彬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相關文章

投資者怎樣學會與不安感共處?

投資理財
16:12 2017/06/23
 

股海禪師 涂國彬論盡投資

投資理財
09:00 201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