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Banker 10年challenge(一) 飯碗恐不保 收入劇變

Banker 10年challenge(一) 飯碗恐不保 收入劇變

十年人事幾番新,今期讀者Kelvin在10年前仍是未婚,當時約見Alvin正值開始籌劃一年後結婚,還期望太太在40歲可以退休,今天再見,10年前的一雙小情侶已榮升父母,小孩已1歲多,距離當日40歲退休的目標也只有4年,他們的想法有甚麼改變?

公司重組 工作面臨轉變

Kelvin在銀行工作了10多年,現時晉升至跟業務拓展有關的董事職位,但因公司可能重組,所以他憂慮到時飯碗不保,想預早知道有甚麼途徑可選,而他已經考慮過有幾種可能性,包括︰

一、期望能尋找一份職位相若的工作,但了解到市況,要找到與現時待遇相若的工作,並不容易,所以他對這個念頭不存厚望。

二、一些舊同事或「行家」在退休或離職後創業,但他自言比較保守,不會冒險花一筆大額金錢創業,擔心到時才發現不適合自己,甚至失敗收場,大大影響將來的生活。

三、他考慮過是否應該好好運用累積的人脈,轉去相關的工作,例如私人銀行或保險理財工作等。

Alvin認為Kelvin仍然年輕,退休不工作未是時候,但以他的工作性質,就算不是未來一年,但似乎無可避免地,未來5至10年都要面對工作改變,屆時人到中年,要改變更難。

Kelvin因工作問題要直接面對的轉變,可能會導致工作收入和家庭支出兩方面的變化。但改變未發生時,這一刻實在難以估計入息的影響,正如Kelvin估計,可能出現最少三條路可以走,每條路的長遠發展,在現時都很難估計,Alvin先假設最惡劣的情況,就是完全沒有工作收入。

控制支出 改支出減壓力

另一方面,入息減少不代表支出會同時減少,但控制支出是個人選擇,所以Alvin從這方向與Kelvin規劃,如果沒有了他的收入,家庭入息減少至14.8萬元。先從家人的角度去看,現時夫婦二人需要供養母親、孩子和自己,是典型的三文治家庭。Kelvin母親現時73歲,早前入醫院14天,做了手術,花了超過70萬元,幸好她在69歲時投保全面醫療保險,因此大部分費用由保險公司支付,但醫療保險的保費需要持續支付,Kelvin並沒有計算在日常支出中,這部分有機會令每月恆常支出增加5,000元。

現時家庭最大支出項目是供樓,Kelvin現時租住物業,在香港和海外持有三個物業能提供租金收入,足以供樓有餘,但扣除預期交稅金額後,每月租金收益盈餘約4,000元,並不足以幫補其他支出,需要完成按揭後才能提升回報,需注意的是,以上計算未考慮物業不能全年租出而少收租金的問題。Kelvin對投資物業的興趣和意願最大,現時仍考慮再增加投資海外物業,由於不想影響母親生活,所以不會為她正居住的物業安排安老按揭,由他繼續提供所有的日常生活需要。

雖然孩子只是1歲多,Kelvin已考慮在其完成小學課程後,送孩子留學海外,因為他自己也是初中到海外升學,親身經歷過後,認為父母的決定正確,所以他也決定同樣做法,換言之,11年後的家庭支出,將會因孩子到海外升學而增加。

與Kelvin交談中,他好幾次強調︰支出很難減。細看他清楚列出的各項支出,不但很難減,而且有增加的機會,例如未計清楚母親的醫療保險保費及希望為孩子購買住院醫療保險等。假如他的收入維持穩定,支出當然不用調整,但因現時存在風險,選擇只有降低支出,又或是動用儲備,如果他不重新檢視支出,現時的300萬元存款,只可以應付約21個月的家庭需要,不足兩年。如果到時的收入仍有問題,他仍要面對減少開支的壓力,因此,Alvin建議他,既然有心提早準備未來的變化,倒不如先改變支出。

Alvin提議,可以考慮改變的項目包括投資計劃、母親零用錢和私人貸款等,雖然Kelvin鍾情於投資物業,但為了預防出現現金流問題,亦應該增加容易套現的資產,有需要時可以製造現金流。這只是第一步,其他的支出亦需要多了解細節,看怎樣能夠逐步降低,令家人可以慢慢適應,自己的壓力又可以降低。

原文刊於第588期《iMoney Focus》你財策劃師。

撰文:

林昶恆

欄名:你財策劃師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