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海洋公園變BB學堂 看熊貓學英文

海洋公園變BB學堂  看熊貓學英文
每位小童必須由一位家長或監護人陪同上堂,家長可與子女同樂。(海洋公園提供)

社會競爭激烈,希望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不少家長都會早早為他們報讀學前班或是Playgroup課程。近日海洋公園也進入這個市場,開辦幼兒學前班,賣點是將海洋公園變教室。其實去年海洋公園已首度推出專為1歲半至6歲兒童而設的「遊樂童萌會」幼兒恆常課程,反映理想,今年的亮點是夥拍牛津大學出版社,把其出版的兒童英語學習教材《Oxford Path》融入課程,名為「Oxford Path 自然探索班」,讓1歲半至3歲兒童參加,小朋友可以邊玩邊學。

海洋公園(下稱公園)在去年推出學前班,名為「遊樂童萌會」,為公園首個恆常課程,專收1歲半至6歲小童,以playgroup形式,每周一堂,每堂1.5小時,反應理想。海洋公園探索及教育總監李美盈表示:「我們由1992年開始舉辦不同的教育課程,主要針對中、小學,2004年才加入適合幼稚園的課程。公園留意到不少幼稚園老師希望樂園可以透過園內的自然環境,提供更多的課程,以及市面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殷切,故決定推出『遊樂童萌會』,令小朋友可以有更多自然遊樂的機會。」

英語教材 培養兒童發展

今年公園將學前班「增值」,分為自然探索及藝術感官兩班,前者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合作,加入出版社提供的英語教材《Oxford Path》,透過教材中的趣味故事及延伸活動,培養溝通和閱讀的能力。後者則是透過不同的感官刺激及藝術活動,讓小朋友創作,李美盈舉例:「如果要畫一隻大熊貓,有甚麼好得過真正看見一隻大熊貓,再去創作有關牠的作品?」

李美盈指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合辦課程,是看中其針對兒童的英語教材,能提升小朋友的能力,父母更受落,「整套教材是為6歲以下的小童而設,而且內容很全面、認受性高。當中有不少故事外,更多內容是配合小朋友的成長,例如他們到特定歲數時,會教導他們如何自己穿衣、用膳等,所以與版社討論合作時可謂是一拍即合。」

海洋公園變BB學堂  看熊貓學英文
李美盈表示,學前班以自然遊樂為主,非傳統「填鴨式」教育。

鳥語花香 試堂反應熱烈

海洋公園擁有獨有的資源,整個公園都可做教室,對小朋友有吸引力,也成為學前班的賣點,「如果他們參與閱讀的課程時,配合園內的動物,有助他們鞏固相關知識。」她又指,兩個課程都是以「自然遊樂」及「體驗式學習法」教育基礎,主張讓小朋友自己探索,「坊間的Playgroup課程大部分是以傳統的上課形式教授,公園則有較多空間讓小朋友探索,主導自己的學習,希望他們感受到來樂園是遊玩,而不是上堂。」

課程另一賣點,是一邊看雀看花,一邊學英文,基本用英語授課,李美盈指家長決定是否為子女報讀課程,用甚麼語言授課是重要考慮的要點。「因配合出版社的教材,現時『Oxford Path自然探索班』只會提供英語授課。」不過考慮到平日上課的藝術感官探索班,小童未必由父母陪同陪伴,故此除了英語外,還輔以廣東話授課。她又指,現時着重兩文三語,考慮未來提供普通話為授課語言。

公園還提供「周末童樂日」試堂課程,逢周日上堂,「試堂課程會結合兩個課程的精粹,是單一課程,讓家長了解兩個課程的元素後,再選擇報讀哪一個課程。」周日堂反應熱烈,已加開數班。

海洋公園變BB學堂  看熊貓學英文
以公園做教室,園內的動物成教材。(海洋公園提供)

節錄自第582期《iMoney Focus》一條蹺的誕生內。

撰文:

楊子瑩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