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有何危機?有朋友於一家相當知名的中資手機公司內工作,他發現差不多年紀的同事都陸續離開公司,何解呢?

原來當員工年過40歲,公司就開始逼走他們,招數包括把他們閒置,或經常被調來調去,總之令他們感到無癮,不被重用,自然便會離開。傳聞指阿里巴巴也有類似文化,不會請年過35歲的員工。何解把中年以上的員工炒掉?人工高,產能低,沒有年輕人般熱血,原因不難明,至少比馬雲退休的原因更易明白。

據朋友觀察,這類公司很喜歡「年輕文化」,整家公司整頓得像一班大學生在做Project,更清晰一點,是類似創業者,非常熱血地工作追夢,Life Balance盡失,每每做到通宵達旦。試問普通香港人,人到中年,有穩定家庭,怎能這樣生活呢?另一位就觀察到一些可以生存的中年同事,這些同事一般都有些相似的特質,包括懂得湊老闆、懂Present、可以Sell到自己的Idea、做Team Leader有板有眼。

舉一個IT的例子,有位同事頗成功地幫了一個大型銀行做了一個App,一說出來,原來筆者都有用。完成後,另一家大型銀行又高薪挖角請他過去。其實寫App不是重點,重點是重新編寫客戶透過此App的交易對數流程,這才是核心價值。

當然他也懂一點Programming,也懂銀行交易運作,更要有點創新改進的概念,而最重要的是他懂得Sell Idea,又能Lead the Team去完成整個Project。完成了一個大Project,有了成績,今天他自然很值錢。如此高手,有多少人成功轉型達此級數?

一般人到中年,升到一定位置,便會開始感到吃力。曾聽過一個理論,在工作階梯,總會被升到一個力不從心的職位,因為愈做得好就愈升,責任愈來愈大,工作量愈來愈多,何時停呢?到表現不好時,因為該位置相對自己的能力太難幹了,再不可能升職。因此,打工仔多會停留於一個剛好被「Chur盡」的位置,即「力不從心」位。剛畢業不久,總有數年、十數年摸索期,人到中年,一定能到了這個位置。除非能成功轉型,有CEO之才,一直升上去都能駕馭,否則就會停於「Chur盡」位。有時想自我降級,責任少一點,工作量輕一點,令生活平衡一點,但為了份人工,人望高處嘛。

其實升職與否,除能力之外,更要看際遇,再叻都可能時不與我,而「時不與我」的機會往往大於能上位,看看一家公司有多少高層,又有多少中層,大概估到機會率有多少。

要升職 際遇很重要

際遇這東西,大家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話,一定有所體會,筆者自己都見過不少地方有如看「宮心計」與「延禧攻略」,有不少地方是講人事、擦鞋、運氣。曾有大佬A與大佬B爭上位,最後升了一個無能細佬C上去,因為上上司想鬥權,怕大佬A與大佬B太有能力奪權,所以升個最無能的。中年遇上這類情況,可以做的事情不多。

在公司當個中層,可能是經理,又可能只是一個小組組長,未能掌握大權,又沒有非常獨特的能力,這情況很容易被下層取代。還有,一般人工每年加上來,開始變得雞肋,繼續做,壓力大,無機會,但辭職不幹的話,到別處又找不回這份薪金。不怎出色,不怎出名,有哪家公司會一請就請個經理級的新人呢?

年輕人轉工尚算可以,俗語說「魚不過塘不肥」,但感覺上中年以後的「過塘魚」不多,到這年紀,成為星級員工被獵頭的不算多吧。初出來工作時,慢慢學,工作多是逐個Task來,上司話做甚麼就甚麼,多工作就排隊,當然有好好態度的年輕人會有多點衝勁,但中層這樣的話,等着被炒吧。打工仔人到中年,已經培訓到Multi-Tasking,甚麼都可以做,遇上下屬不懂事,上司又要交功課,夾在中間,壓力的確不輕。

很多時遇到一起共事的外國人,他們的文化不同於香港,有時上司或客人要求過分,他們會直截了當說「It doesn't make sense!」,香港人湊老闆,有多少個能說出這句話?

畢業不久的打工仔不怕被公司炒,因為無限憧憬,無限可能,而且到哪處都可以由低做起,同一份人工,別家公司亦可請得起,跳槽的話,人工隨時更高。本來是公司的新力軍,慢慢成長,變為公司的老兵,少了心中的一團火,「由公司怕你走」,變成「怕公司要你走」。

要解決這問題,不少職場達人都會說,保持競爭力吧。若個人本身真的好學又上進,這無可口非,但若只為工作不被炒而不停進修,其實幾可悲。香港人工作本身忙到爆,不要說照顧家庭,有時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人到中年,為保住份工去進修,付出真不少。

高收入會好一點嗎?筆者見過不少高收入的朋友,兩口子都是專業人士,但沒有好好投資理財,生活壓力仍不輕。因為高收入高支出,供車供樓,愈換愈貴,子女讀國際學校,到外國升學等。然後把這些生活變成必要,回不了頭,於是仍要靠份工。

「不知足」可謂人類天性,筆者都觀察過不少身邊朋友有這現象,當自己月入萬多元,總覺得不夠用,知道人家月入6萬多時,就羨慕不已,當終於到自己月入6萬多,仍不知足,羨慕人家年薪過百萬。拿多少人工也好,時間久了,就漸漸感到人工少,不夠用。大家有多常聽到身邊朋友話自己人工高?筆者大概沒有聽見過,說別人人工高就經常聽見,即使及後他們拿到這份人工時,仍表示人工低,天性也。跳出工作所產生的危機,有一個方法就是創業,不過人所共知,創業需要不少精力,這正是中年人欠奉的。加上人到中年,人生經驗多了,思想上多了不少顧慮,入世後,見識過現實,見過太多失敗例子,自然不容易追夢。

為家庭 幾慘都要頂硬上

家庭關係與環境的變化也是一個問題,想起往日,結婚前後,2人世界,甜密無比,兩口子一齊捱都有樂趣。結婚多年了,少了一份激情,大家面對現實生活,子女成長、讀書,中年漢自己不吃,家人也要吃,家庭變成一份不輕的責任,做任何決定都沒有從前的瀟灑。

白天被人罵個狗血淋頭,又或者被辦公室政治玩到嘔,回家看見家人,是否人人都有一個溫馨家庭呢?向家人訴說工作苦惱,多說,家人未必明白,未必想聽,漸漸不會說,惟有自己吞進肚裏。人到中年,面對這些生活苦澀,會變得麻木。

剛出來工作,需要付家用,自己要還學債,要儲錢結婚,要儲錢買樓,可能跟父母討價還價,父母還在工作,可以要多要少,有父蔭的更倒轉來幫手上樓。人到中年,雙方父母還健在的話,大概都65歲以上,變成沒有工作的長者,總希望他們長命百歲。然而,計一計,下面一對子女,上面4位長老,夫妻工作的話,兩個養8個,如果只有丈夫在工作的話,是一個養8個。若兄弟姐妹多,可以分擔一下,但給錢多寡,有時又被背後計算孝順值,煩氣。

相信大家都認為,養長輩與子女,天公地道,這裏想講的是中年壓力,尤其老人家特別多病痛,突發的醫療開支,子女壓力超大,如果不幸長期病患,如腦退化症、中風、洗肝洗腎,那種煎熬絕非筆墨所能形容。而這類開支,並不可能討價還價的。身邊有朋友試過父親患腦退化症,兄弟姐妹各有各忙,但也要輪流照顧父親。臨走前一年半載,久不久就被急Call進醫院,無10次都有8次,每次都趕去,怕是最後一面,搞到工作與生活都亂成一團。當時愁眉苦臉的他苦笑講一句︰「阿媽之前死時去得好急,現在才知道她有多錫我們幾兄弟姐妹」,聽起來都感到無奈。

以上種種都是人生大事,中年危機可不是說笑。然而,總能頂,再難過都可以頂。而中年危機中最大的危機,是自己的健康,中年漢大多缺少運動,體能欠佳,肥胖、三高,一旦自己倒下,頂都沒法頂。到了中年危機之時,年華老去,人生是一條減數,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都只會向下,是不能逆轉的,身心健康狀況愈來愈差,個人氣質都很難維持。

不是錢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不是投資得利就能安逸,要解決中年危機,需要全方位的人生規劃,而且愈早愈好,才有圓滿的人生。

撰文:

止凡

欄名:百萬Blogger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