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香港終於迎來首個智能理財App

香港終於迎來首個智能理財App

香港的手機支付比内地走慢很多,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就連在智能理財App亦遠被抛離。

在中國,可連結銀行戶口的記帳App,如:挖財、51信用卡管家等早已發展成熟,不僅提醒用戶消費金額和還款期,更根據用戶消費狀況推薦理財產品。手機作為個人理財工具,不單內地,以至全世界早已發展迅速,唯獨後知後覺的香港,最近才迎來首個智能記帳理財App - gini。

香港終於迎來首個智能理財App
gini可將所有支出項目用圖表顯示出來。(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財政預算案】千億盈餘浸庫房 600億重注谷創科

gini是一間本地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由曾是花旗銀行亞太區金融市場結構性信用產品與解決方案部副總裁的Raymond Wyand,以及曾獲選為2016年「亞洲25位25歲以下的傑出企業家」梁敬熙,和曾為科學家的Calvin Lang創辦。

三人早於去年7月憑gini在Citi HK FinTech Challenge中獲得銅獎,並贏取了獎金10萬元作為起動資金。其後,他們更參加了數碼港培育計劃,獲得初創企業援助,後來更獲前Airbnb大中華區總經理羅漢寧注資。半年多後,終推出全港首個智能記帳理財App。

有別於一般記帳工具,gini可連結至中銀、花旗銀行、恒生銀行、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旗下信用卡與銀行戶口,直接授權獲取相關帳戶數據,方便用戶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及分析財務狀況,但連結過程卻不會曝露信用卡、提款卡密碼等個人資料與第三方平台。

香港終於迎來首個智能理財App
gini是本港首個兼容不同銀行帳戶的應用程式。(受訪者提供)

創辦人之一Raymond表示,當初萌生gini概念,是源于香港市場一直缺乏提供相關服務的平台,「許多香港人,尤其年輕一族,普遍因缺乏合適的個人理財工具而理財紊亂。」他們去年12月曾對500名80後及90後年輕人進行了消費及儲蓄習慣調查,發現超過四成(43%)受訪者每月儲蓄只佔月薪一成或以下,五分一人(21%)更是月尾前已花光薪金的「月光族」,三分一(32%)受訪者甚至忘記將錢花在何處。

Raymond指出,香港平均每人擁有4.24張信用卡,但工作忙碌,缺乏時間整理來自不同銀行的月結單,gini正可為港人提供合適的理財工具。例如gini可顯示用戶花費在同一商店的支出總額、不同消費類型支出比例等等,從而讓消費者有效策劃理財,而且還可根據消費者習慣和喜好,從茫茫大海的獎賞中篩選出針對個人需要的優惠折扣。

不過,這理財App並不能作仼何交易、轉帳或找數,只能經用戶授權下讀取資料。目前gini只提供iOS版本,料未來兩個月將推出Android版,而美國運通、DBS、東亞銀行用戶亦快將可接入系統。

雖然香港這首個理財App尚未可推薦理財或投資產品,但金管局即將訂立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界面(API)的框架,也有助市場推出更多手機理財產品及服務。Raymond有信心香港在5至10年内,將全面使用與世界接軌的智能理財App。

撰文:

余茵娜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