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專訪溢達楊敏賢】打破傳統 工廠請大學生

【專訪溢達楊敏賢】打破傳統 工廠請大學生
楊敏賢為溢達創辦人楊元龍的二女兒,現為該公司的副董事長。(王嘉昌攝)

很多人未必聽過溢達,但不少港男的衣櫃可能都有一件溢達生產的恤衫,她為世界各大品牌做恤衫代工生產多年,例如Brook Brothers、Hugo Boss、Ralph Lauren、J. Crew、GAP、MUJI、GIORDANO及Baleno等。一年生產量達1.1億件恤衫,是全球生產量最高的恤衫廠商。公司員工達5.6萬人,2016年營業額達13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

本刊獨家專訪溢達第二代、副董事長楊敏賢,她是公司創辦人、「紡織大王」楊元龍的二女,董事長楊敏德的妹妹。在美國修讀酒店管理的她,一心想入行做旅遊,當時父親楊元龍除了溢達做紡織及製衣,還開有旅遊公司。記者翻查資料,楊元龍曾投資了北京著名的高級酒店香山飯店。堂堂外國留學生返來做酒店,原來在當年會被「嫌棄」,老闆覺得是大材小用,「我返來的時候不是太理想,成個大環境不太鼓勵外國留學的大學生入行做旅遊。」楊敏賢於是去了別家製衣公司做「Trainee」,由低做起。

【專訪溢達楊敏賢】打破傳統 工廠請大學生
楊敏賢與家人合照,由左至右︰父親楊元龍、楊敏賢的三名孩子、姨甥女潘楚穎、姐姐楊敏德、母親楊蔡詠芳、楊敏賢及其丈夫。(被訪者提供相片)

大學生在工廠做「Trainee」,當年在不少人眼中,是一件幾委屈的事。楊敏賢表示,溢達在八十年代開始招聘大學生,在同行中是「不尋常」的做法,「以前(工廠)管理層都是由紅褲仔一路升上去,讀那麼多書入工廠做,會覺得不值。」能讀上大學的人不多,大學生自然「矜貴」,當然要搵文職工,打呔做白領,入工廠做藍領實在委屈;另一邊的老闆也覺得沒必要,因為大學生不是工廠出身,要花時間去教,還會挑戰老闆問問題,簡直是浪費時間,「當時很多行家都問:『使唔使咁高人工請個大學生?』」

【專訪溢達楊敏賢】打破傳統 工廠請大學生
溢達有自己紡織廠生產恤衫布匹。(被訪者提供相片)

楊敏賢指父親卻另有一套想法,認為公司要長遠發展,投資人材比機器更值得。「我爸爸是比較open-mind(開通),他比較相信一個專業的管理團隊,覺得能力比關係重要,所以好看重如何培養非家族裹的人材,加上我哋得兩姐妹,不是很多人去dominate(支配)成個管理團隊。」她指父親要用一個正統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公司。

於九十年代初加入溢達的楊敏賢,不是空降做高層,她笑言:「我入到公司也是由entry level開始,都明白基層員工的心態。」當年溢達反傳統請大學生,對她而言,原來有好處。雖然她認為別人如何看待她太子女這層身份,很視乎自己用什麼態度,但因為公司請了大批大學生,一大班年輕人,大家都是沒經驗,一起由零開始 ,「我入公司時,公司已經開始大學生培訓計劃,請了大班後生仔女,我跟他們隔膜比較少,大家一齊面對不少挑戰,如此情況是較好的。」她笑言換了是傳統工廠,做管理的全是資深的同事,對她而言,「情況可能很不同。」

【專訪溢達楊敏賢】打破傳統 工廠請大學生
男裝看似簡單,原來也可以很講究。(資料圖片)

九十年代的溢達擴張及轉型,香港的製衣業也正走下坡。楊敏賢表示,「爸爸看發展好長遠。」當時父親看到香港製衣業受配額制束縛,單靠低價來競爭,長遠是沒有發展的,「所以他要找到一個我們獨有的競爭優勢,我們要肯放心機,要長遠去想怎樣走下去,而品質是第一個着眼點,他更加相信要用有能力、有學歷的人,公司才可以在這方面更上一層樓。」她指父親這個想法,一直影響著公司。

節錄至第540期《iMoney Focus》封面故事。

撰文:

鄭靜珊

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雜誌,請讚好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相關文章

【專訪溢達楊敏賢】20億元建環保廠 望洗走行業污名

政經
15:41 2018/02/23
 

【專訪溢達楊敏賢】造高檔恤衫 第一步種棉花  

政經
15:49 2018/02/23